浅析海明威《好狮子》
海明威的文章,通常以极简的语言表达其深刻的含义,描写精准。从文学“冰山理论”去分析,又有许多种解读,使得其文章内涵、寓意丰富,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其价值。 对于《好狮子》,以“儿童文学”的方式展现一个人类层面的问题,其略显的魔幻主义色彩更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该分析文章将从海明威自身及背景出发,从象征意义、现实意义等方面对《好狮子》进行展开剖析。
一、象征意义
一说,好狮子是一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发动文化侵略,象征认为自己文化至高无上、优于任何文化而对其他文化发动攻击行为的个体、国家、意识形态;坏狮子象征具有适应社会、符合国情的文化的国家,或代表被文化侵略方。
对于好狮子的爸爸,根据以上象征仍然具有多种解读,后文将会详细讨论。
海明威处在战争背景之中,当过战士、战地记者,亲眼目睹过一座文化古城的摧毁、一个民族的毁灭、一种文明的消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只认为自己强大、优秀,去侵占、侵略他国,不由得彰显出他们的高傲,在战争的催化下,渐渐形成一种文化侵略。当然,文化侵略是大规模非正义侵略的必然行为。结合此背景,作出分析。
文章开门见山,简短介绍后直接转入对话,描写了坏狮子对好狮子的嘲笑、讽刺和孤立。从后文好狮子的言行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好狮子的行为举止优雅,语言礼貌,性格朴实善良。一句法语、西班牙语,更让人感觉好狮子不是一头狮子,而是人,它已经摆脱了野蛮,迈入了有情感、有规范的文明之中。
而事实并非如此。文章第一段就对读者的心理产生导向,将坏狮子列入“反方”,从而使读者焦点位于好狮子,并始终认为好狮子属于“正义方”。读者读到文末时,产生自身与文章价值观的偏差,因而产生疑惑,引发深入思考。仔细想想便可以发现,好狮子的一切行为是一种不自觉的“矫揉造作”。
它又在它们头上打了个盘旋,这一来那群坏狮子就吼得更凶了。它然后又突然来了个低飞,好看清那头坏母狮眼睛里的表情。那头坏母狮用后腿一蹲站了起来,想要把它抓住,可是爪子够不到它。它就说了声:“Adios.”因为它是一头有文化修养的狮子,说得一口漂亮的西班牙话。“Aurevoir.”他又用典范的法语向大家大声呼喊。
从上面这段话中,好狮子在极力向坏狮子们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文化修养,而作为有文化修养的人,不会向普通人肆意展示自己。在不同境界的人群面前展示自己的高尚,即是在展示自己的高傲和鄙视。如果好狮子确实是有文化修养的,认为“其道至大,天下莫能容”,它将会无奈地离开,而不是再炫耀自己的“道”一番。由此,好狮子是虚伪的。
读者可能认为,好狮子只吃意大利面条和蒜味明虾是一种洁身自好的表现。但是从文末“你们有印度商人三明治吗”“要绝干的”等可以看出它的本性并非如此,而是像普通的狮子群体那样。“印度商人三明治”,其本质是一种血腥、残暴,只不过被“三明治”所掩饰,变得更加高贵、优雅、文明罢了。这样看来,好狮子只是在同类面前刻意掩饰自己的相同点,蓄意展现自己的优越,这无不透露着它的一种虚伪、做作。值得一提的是,好狮子在见到其父亲时的孝顺在作者的描写中却带有反讽色彩,或是通过与文末的对比更加显现。在好狮子的意识形态中,它已经摆脱了狮子的本性——一个失去自己本性的动物,宛如虚无漫游在梦的世界中。这也正是作者将文章魔幻化的原因之一。“邯郸学步”终究会使人一事无成,这已经超越了虚伪的界定,而成为一种自欺欺人。“优雅”风度却与“优雅”内涵不同,又对其冠以“好”的名号,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由此,文章更加凸显出那些文化霸权主义的打着高尚文化的旗帜,做着他们口中“低等文化”所做的事情,做着自欺欺人的、令人唾弃的行为。那些毁坏文化、文明,称其落后、腐朽,而自己却无异于其的行为,在对比下的其讽刺愈加强烈。
从时代背景来看,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世界处在巨大的变革和动乱之中,一些发动战争的国家大规模地实施文化侵略,一个发达的文明有可能就此销毁。与此同时,海明威在非洲和欧洲的经历使他看清楚了世界文明的差异,加上他自身的战斗经历,以“好狮子”来讽刺战争发动者的形似优越而实则野蛮落后,对比之下,抗争的力量所彰显出的已经超越了野蛮。读者以及作者对坏狮子的评判是以人类价值观作为依据的,而对于坏狮子本身,他们的行为属于他们的本性,相反的是,他们对高傲和挑衅的反抗也是他们优越于好狮子“同而不和”的行为的。
对于坏狮子,文章并没有明显的评判。但是冠以“坏”的一种可能,除了与“好”形成对比之外,是作者对被侵略方的客观评价。
“你算是老几,自以为比我们都要强上十倍?你是哪儿来的,你这头吃面条的狮子?你到这儿到底干什么来了?”
“你爸爸是只魔头飞狮。”
上面两句话是文章中最坏的狮子所说的,虽然体现了好狮子的孤傲,指出了好狮子的本质苟同于坏狮子,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坏狮子的那种极度野蛮和不包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自某一时刻起战争已经失去了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意义,成为深陷泥潭地抢夺和厮打,结束后,战胜方对战败方的处置也部分逾越了人道主义的基本界限,略带有报复性的不平等惩罚。作者或亦欲表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野蛮”所导致的。从坏狮子的话语中就可以理解到,坏狮子所代表的文明也并非优越,仍然野蛮。
笔者认为上述对坏狮子的理解观点或有过分解读,但不失为一种理解。从辩证的角度,象征所谓“落后文化”的坏狮子认为好狮子是异类,而好狮子在文中没有明确地认为坏狮子是“异类”。对于前者,其也未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体现的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性质。这或是作者立足于世界而对自身的自嘲。而对于后者,当然是作者刻意“美化”的、位于“文化顶端”的一种代表。
海明威的文章带有现实主义色彩,反映的自然也是现实中的事态、伦理。从19世纪雨果、巴尔扎克等这些现实主义作家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对当时社会性问题的研讨和观点,他们从全局角度对人类文明都进行过客观批判。而《好狮子》虽表面上是好与坏、落后野蛮与先进文明的冲突,实质上是一种换了外衣的无差别的文明、文化中的污点,是作者客观精神和敏锐中透露出来的批判。毕竟,无论是“好狮子”还是“坏狮子”,都是世界上共同存在交融的两种文化、一种文明。
这时如果我们以好狮子爸爸身边的铜马作为依据,认为好狮子的爸爸是一塑雕像,那么结合好狮子向坏狮子对自己生活背景的描述,就显得可笑了。与此同时,也是作者对现实中这些文化霸权主义顽固虚伪的一种抵制和精神胜利。
现在我们抛开上述所论之好狮子,来考究好狮子与坏狮子的冲突。冲突的发生来源于他们之间的言行举止和“习性”之间的分歧。而在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战争背景下,这象征着一种利益引发的分歧。这种利益分歧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会在谈现实意义的时候谈到。从两者各自展开分析,坏狮子是放任的、残暴的,而好狮子是有规范的、约束的。从文章前后场景的对比中就可以感受到好狮子的家乡是有秩序的,它的父亲就是领导者的象征。在战争中,所有人员都要依照其指挥阶级办事。士兵、情报人员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时代也难免遇难、被抓获,但他们正如好狮子那样在坏狮子的威胁、诱惑下毫不动摇,体现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由此我们可以提出第二种对象征意义的解读。
二说,好狮子象征一种心灵是正义的、善良的,却在幽暗的环境中被同化的一类人;坏狮子象征邪恶势力、非正义实例;好狮子的爸爸象征领导阶级。
文章的关系构架在于,好狮子的父亲也是一只好狮子,而好狮子的行为是他父亲教给他的,好狮子的父亲又是国王,不免产生出好狮子的爸爸是领导阶级,是组织,是军事中心的代表这样的猜疑,那些忠贞的战士们,正是在强大的组织领导下而变得坚强。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好狮子还有在劝导坏狮子的语言或行为,这一点隐藏在事件的补足当中,对于善良的、吃素的特立独行的狮子,必然有一种劝导坏狮子的行为,在战争中这种行为采用非武力方式,欲以和平解决,及对敌人的谅解,体现人道主义。
如果以此种解读,那么作者对战场上驰骋的战士们予以了高度的赞美。
但是以上理解不免与文末的“印度商人三明治”有冲突。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这一问题。
最直接的解释是,这是一种对背叛者的描写,文末的“高兴极了”是一种背叛者的心理。此解释不过多讨论。
作为一个忠贞的战士,一只好狮子在敌人威逼或诱惑之下而生奸邪的想法,冥冥之中未经主观意识到其存在而体现于行动当中,因而有了文末的一幕。文章借此来指出战争是人性遭受痛苦的磨炼,在赞美忠贞坚强的展示的同时,也对无法坚守自己立场的叛徒们表达憎恶,或是对被同化的人的一种惋惜。
在这个带有革命主义色彩的象征中,好狮子的翅膀是正义使者的象征,也充满着对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寓意着战士是美好生活的开辟者。而在一说的假设之中,翅膀就成为了华美而虚伪的讽刺之物。
二、现实意义: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的文章体现真实性,从社会事件出发而创作,具有较大的概括性。海明威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而创作,却又不进行自己情感和观点的袒露,他的没有“闲笔”和字字可据,为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从当时的背景来看,精神文明无法承受战争的重担而被压垮。在谈论象征意义的时候我们有认为精神文明的象征——好狮子的父亲是铜雕塑。这是一种虚无,一种精神的虚无。
在作为战场的国家,在物质生活正在重建、却又对未来战争不可预测的那个时候,人们的精神需求被搁置在一旁。除了幸福平安地生活在非战区的人、坐在办公椅上的一些人可以享受正常的美好生活外,其他人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逃亡,流离,始终与生命的边缘接触。精神、思想境界因而成为一种珍贵而不可寻的东西。
精神的缺失催生出很多社会问题。随着战争跨越了一代人,社会正常交往的格局被打破,在直接卷入战争的人们之中,心灵的空虚使得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更无法调节自己。而那些享受到文学、生活相对安定的人,在战争促使的国家内政状态放松的状况下,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比平常人多,但是失去了经济社会发展,失去了“百家争鸣”,这些人的内心逐渐变得丑陋、恶心;在利益和欲望的强烈驱动下,他们所接受的教育逐渐成为自私的营养物质。最终,在虚伪的指导下,这些人进而成为精神文明的亵渎者。
整个精神文明处在一个存在而空虚的状态。
正如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九三年》,小说中的人性泯灭成为当时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甚至体现在军队之中。而海明威生活的20世纪,西方的民主政权存在了近数百年,但人道主义却仍然没落。
虽然海明威所在国家没有成为战场,但是在外部世界的大规模动乱中,美国也同时面临美国国民的精神空虚与道德堕落。受进步主义、自由主义的影响,以海明威为代表的的美国青年怀着“捍卫世界民主”的文化抱负参加一战,但他们所拼得的结果——对德国的不平等条约,却充斥着不民主,有悖于他们的初衷。整场战争充满着虚伪。而美国及其盟国正是《好狮子》中的好狮子。
当时那个社会或者说是,战争决定了人道主义的丧失和迷惘的一代的诞生,使那个时代陷于迷惘和混乱之中。在美国进步主义影响的政策下,青年满怀激情地投入战争,却被血腥与残酷所萦绕,饱受折磨,心灵遭受了巨大从摧残与欺骗,回到社会也依然没有得到心灵的慰藉。对于心灵遭受战争现实而落差的人,任由生死,无人看管,社会丧失了怜悯之心。人道主义也已不限于“人”道了。国家欺骗了许多人,整个时代充满着虚伪。
这些“迷惘”的年轻人们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他们渴求答案,渴求 能满足他们内心世界的思想和文化。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语言简约含义丰富,正是那一代人所渴求的。
即使从《好狮子》中,“迷惘的一代”依旧体现。与《白象似的群山》(反映“逃避责任”)不同的是,它反映出的特征是高傲、虚伪。野蛮的是当时的社会,而“高尚”只是外表浮华的“贵族”。整个社会的青年都沉浸在迷惘之中,目标和理想被现实吞噬,而受难者只能消逝在其中。《太阳照常升起》中比尔说过一段话:
你是一名流亡者。你已经和土地失去了联系。你变得矫揉造作。冒牌的欧洲道德观念把你毁了。你嗜酒如命。你头脑里摆脱不了性的问题。你不务实事,整天消磨在高谈阔论之中。你是一名流亡者,明白者?你在各家咖啡馆来回转游。
这句话反映了迷惘的一代的特征和当时的社会面貌。而《好狮子》只是从一个侧面来描写,它阐述了迷惘的一代产生的原因,规避了谈论战争的沉重,将虚伪、做作和人性改变、理想破灭融于魔幻色彩之中。《好狮子》之所以带有魔幻色彩,或许正是为了显现在精神文明空白的时候,迷惘的一代渴望在幻想中寻求答案。
三、哲学省思:内心阴暗的辩证认同
人之于世则有千百过客,而世人常以初会而定人性。
或曰:“人之善恶,听其言而观其行,考其德而探其心。”然世之交往优劣,果其然也?
右之有云:“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人有千百思念,以其所遇有志同道合者为友,然则他人非善之流耶?否。苏黄受难,志不同也,而皆为友;百家争鸣,道不同也,而同为圣。白杨娇花,志道万殊,而皆为世人所爱。是故背己者,毋断其人歹也。
世间之人,其价值观不相苟同也,无以己而论人之妍媸。人之媸也,必有所害于他人。且夫究一人之芳糟,推以害世之性。世有害人者四:心善而行善者,心善而行劣者,心劣而行善者,心劣而行劣者。自儒芳传以来,德为国人也。于是四者其质不一,考其芳糟亦有差矣。
心善而行善者,盖其过而愧悔,是失也,而人犹完;行劣者,而心善也,或其迫于生计,必有行径之源,浚其心结而可以完人也。是以心有超脱之善,包容百物,其人美也。意识以人之主观而引其行,心善,则过犹可造也。
至于行劣者,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仁者始以天下为念,若过而害,未有苦民之举,而心恶者为之。亦有善意而劣果,以其初心佳妙而行法不然也,是世人常为之,宜自省也。
心劣而行善者最为难辨。类海明威笔之良狮,则心之劣者,未有主观之侵害,考其害世之性;心之恶者,尤为人之所恐,独敢交游耶?公益之成有途二者,功利与非功利也。非功利者,固德望高矣;功利者,以其功利未有世之危害,且悄成善行,劝勉可进,是尚可多也。无心插柳而柳成荫,亦福众人,是之理。且夫功利者既达其功利,而以善为荣,勉众人,则亦为非极歹也。
由是心灵有丑态、价值有殊者,宜慎游之。世之超然博大,知己者未如风之所遇易也。自古华夏能容多元,其人亦解容多性格也。莲子虽苦,尚可清凉;人无完人,犹可同堂。淤泥不染,莲之清洁;疏浊不妖,人之自好。山药之污泥者,必有其污泥之由;人心之阴暗者,必有其阴暗之理。至若常人,惟远狂歹者,而近善同者,勿从歧流;至若圣人,可近阴暗者,而导歹心者,必守常心。
初子曰:桃花源,是人所皆向往之,凡入桃花源者,则皆为所宜往者也。而人之评扬友侣何尝不若此也。
四、再谈现实主义:置于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之思想道德
一部文学作品,自诞生起就具有历史价值,它或多或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或社会意识,为未来的人类提供历史遵循和处世依据。对于当今社会,《好狮子》仍然有其存在价值。
(一)文化霸权主义
国家层面来说,文化输入输出本是正常的事情,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如果一个人在外部文化下失去了对自身文化立场的坚守,将成为被文化腐蚀的产物。世界的多元及多极化发展要求文化的交流和互融,秉持虚心的态度对外展示,是一个文明文化深度和道德水平的体现。但如果抱以文化侵略的目的,其虚伪的外衣并不能阻挡本性的展露,正如文末的“好狮子”一样。这一点不做过多讨论。
从个人或组织层面来说,这是每个决策者都应该反思的问题。文化霸权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霸权,还是一种制度文化、管理模式等的霸权。决策者的方案制定,不能仅限于决策者自身的文化水平,而应吸收、采纳更多人的声音,敢于去承认自身想法的缺陷与不足。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有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动准则,有自己的意识所指导,加上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碰撞,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我们或有主观排斥他人的意见。但是,在这样普遍的人群中,若有一人能以文化交流的态度去兼听他人意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那么也会在某一领域具有超越其环境限制的境界或成就。我们从《好狮子》中解读出的文化霸权主义,正是从好狮子对于自身的高度肯定和不能自省得出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秉持谦虚的态度,敢于广泛吸收意见,敢于“吾日三省吾身”。人人就懂得的道理,但有多少人付诸实践了呢?
(二)傲慢与偏见
对文化霸权主义进行广义分析,则是一种对自身的傲慢和对他人的偏见。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人人都有发言权的今天,逐渐养成了人们对自我言行的不保守态度。不同的价值观在人际交往和网络平台中肆意充斥着。若正确看待,将是文化繁荣;若自以为是,将是腥风血雨。每个人始终以自我的价值观为行动准则,但并不意味着面对“异己”时的排斥。我们可以举一个生物学中的例子,科学的移植器官使人的生理机能获得正常,而对于“异己”器官的进入身体却对其不加分辨地进行排斥,最终将遭受自身的衰落。对自身的过度认同会转化为自私、己见,会助长傲慢。这将会加快人际关系的淡化,增加社会交往的隔阂。这一点啊可以展开很多,社会学和语言艺术中的很多内容可以在海明威的《好狮子》中得到展现,作为一片文学解读,请恕不过多阐释。
在《好狮子》中,好狮子的傲慢早已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坏狮子也是如此。而读者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别人或无本质上的区别,傲慢会降低自己的形象。
但这似乎又是每个人所知道的道理,而其存在就如赫·斯宾塞所说的:“人人反对偏见,可人人都有偏见。”
(三)社会生存与交往
社会中的人千奇百态,正常人很难完全看透别人的内心想法。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由其社会经历决定的。但年龄不是经验丰富的理由,10多岁会开飞机的青年比40多岁的工程师更具飞行员的经验。韩愈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倚仗年龄阅历对与自己观念的冲突进行反驳,也是一种傲慢。
不论是好狮子还是坏狮子,他们各自的行为习惯都或多或少被他们生活环境所影响。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他可以克制,但无法抵御长期处于一个环境下的同化作用,这是自然的法则,生存就须适应。正如我们可以理解为好狮子是被同化的那样。由此,养成一个习惯,或者培养一种能力,在相应环境下处较长的时间,不失为一种方法。能力的提升需要适时地增加难度,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习惯。而克制能力的锻炼,也并不是在消极环境中长期生存就可以解决的,或将带来更多消极作用。
摈弃傲慢与偏见,尝试理解他人,克制自身的“霸权主义”,就是社会正常交往的途径之一。
(四)人性与精神
从象征意义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好狮子和坏狮子分别指代社会中的个人或组织,抑或是社会本身。前者既可以指代外表坚忍而内心丑陋的,也可以是对外举止优雅、对内阴暗的。 在哲学省思中,我们已经对这一点进行了一部分阐述。
外表坚忍而内心脆弱,与外表华美而内心丑陋的两类的人是不一样的。前者体现的是坚强,而后者体现的是虚伪。极端的民族主义、极端的爱国主义等往往属于后者,他们对道德进行绑架,表面上是一种维护公平正义的表现,而实质是一种对道德构架的拆解和认同感的摧毁,这体现在合理事物遭受同类不合理打击身上。我国的教育缺少对思想道德进行正确的辩证引导,进而催生了学生对事物的正义性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这无疑对价值观和人性都会产生影响。意识形态的养成在于启蒙,儿童文学在教导判断正误的同时也应进行人文教育,以防止对事物产生绝对认定。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将外表打扮得华美无比,给人以崇高的感觉,但外衣终究不是身体的一部分,内心的境界与外表的粉饰产生巨大的对比。当局者迷,他们并未发现,或是自欺欺人。或许他们可以以假乱真,但改变的本质依旧是内心的觉醒。如今的“学阀”正是这批被知识粉饰的利己主义者。知识的承载者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学阀”毋庸置疑是对国家资源的剽窃,即使他们依然对社会起着推动作用,但却也不可否认地体现出他们的自私与情感缺失。家国情怀的缺失和自私的增长,长此以往,我们或将面临精神的空虚,或将迎来中国的“迷惘的一代”。
在新时代的高速发展阶段,精神文明变得尤为重要,思想教育作为精神文明的支撑,应当被高度重视。
参考资料
罗帆《海明威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及其迷惘》,益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17~19页
姜丽《〈白象似的群山〉之解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83~84页
百度百科《迷惘的一代》:https://baike.baidu.com/item/迷惘的一代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赞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