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Z20作文:浴身火海,御生火海

——立于当今世界看新时代中国青年“读书”的意义

中华民族向来有着悠久的“读书”历史,从刻录古代国人智慧的龟甲,到厚载文墨尺牍的纸张,记录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秉烛苦读的身影,承载着多少青年志士挥毫笔墨、文武救国的情怀。纵古博今,从先秦孔子“古之学者为己”的呼声,到唐朝“功名祗向马上取”的豪言,读书跳出修身之框,始逐名利;从北宋陆游“读书本意在元元”的论断,到近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慷慨陈词,读书架起串联苍生与民族、自我与家国的桥梁,激励着无数青年前仆后继、继往开来。

青春是焕发的活力,青年是民族的脊梁。青年的青春,是最好的读书之龄。古往今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始终根植于青年群体。思想家王阳明、实干家张謇、核物理学家彭士禄,有着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砥志研思的钻研精神,将鹄志贯穿于书册,将才识播撒于实业,建一代之功勋,成万世之芳名。我们也有“为民请命”“舍身救国”的人,青年的谭嗣同,凭借凌云的救国壮志,汲思于中外典籍,实践于基层社会,有着勤勤恳恳的学习精神、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将爱国热情投身于新兴思想,将爱国热血挥洒于神州大地,是后世青年当之无愧的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变玩物丧志、浅尝辄止、学而不思的“不好读书”“不善读书”的现象,需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历史充分证明:唯有深刻理解读书的内涵而立志、辨明读书的价值追求,才能彻底摆脱“放羊”式的无所适从姿态,才能取舍有度、行稳致远,书写璀璨绚丽的人生。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读书是务己之道。读书是祛除浮躁之法,“静以修身”,用宁静的思考富华认知,在思想的洪流中不断探索新知、发展人生观,达到“立德”之效;读书是培养意识之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用深入的思辨促进认知,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挖掘真理、养成世界观,达到“树人”之功。

读书是青年发展的基本要求。青年群体,正值思想形成的关键时刻,需要沉得下心、稳得住气,从不同领域的阅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宽眼界、提升眼力;从党史、国史、世界史中培养家国观念、形成全局意识,锻炼分析能力、应对能力。同时,警惕“异端”之论、“异端”之书,绝不可推崇“读书只为名利”的思想,绝不可信奉“读书无用论”。青年通过读书,自信自强、富于思辨,树立大德、大志,最终将给出处理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关系的满意答案,成为新时代青年标杆,勇立时代浪潮之头,完成自我的超越。

“博文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读书是兴邦之本。中华文明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宝贵经验,都写在书页的字里行间。

读书是觉醒的力量源泉。百年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又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内忧外患,国家蒙辱、民族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面对西方列强的凌辱和侵略,面对人民困苦、国力不振的现状,一批青年志士奋发学习,勇立潮头,自觉担当起“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责任。在战火纷飞的“觉醒年代”,走出了毛泽东、陈独秀、周恩来、鲁迅……他们中,有人用先进广博的知识充盈国人思想之贫,有人以最符合国情的马列主义给出拯救民族之药。他们用凌云的壮志与热血诠释读书学习的真谛,用知识与实践撑起兴邦的大楼,书写了恢宏悲烈的史诗。

读书是发展的根本保障。近五十年前,逮国初立,无数年青人,正值风华正茂,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用青春与知识浇灌祖国的花园。有“把泪焦桐成雨”“毋改英雄意气”、用学识与爱民之怀带动一方经济的焦裕禄,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用学问与赤子之心铸造原子弹的钱学森,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用知识与实践之行解决粮食危机的袁隆平……他们将读书所得融于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赤诚之中,推动祖国发展的车轮,筑起民族复兴的根基。

当代的中国已褪去了刀光剑影,我们脱离了兵刃相接的火海,生活于一片看似风平浪静的和平汪洋。但世界风云变幻、时局云诡波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火海”已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近年来,我们看到巴沙尔·贾法里为叙利亚人民祷告的无奈表情,听到阿富汗上空战机的轰鸣;新冠疫情引发对于生化武器的担忧,俄乌战争戳破无数虚伪阴险的谎言;军备竞赛扰乱国际竞争秩序,恐怖组织威胁世界人民安全;双重标准大行其道,混乱撕裂不断发生。世界人民站在和平与战争、光明与黑暗的十字路口,人类文明面临进步与倒退、求同与共尽的重要抉择。

在国内,意识形态斗争已然打响,社会舆论战场烽火连绵;颜色革命心怀不轨,分裂势力依旧猖獗;环境问题持续带来挑战,区域差距仍未完全消除;商业乱象扰乱市场秩序,傲慢偏见污染网络空间。人民生活还需改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今天的我们依然身处于一片火海之中,“暗箭”代替了“明枪”。对此,我们仍然需要一批读书人以水之柔中和火之刚,居安思危、团结一心、发奋读书,为解决国家难题、走出世界困境建言献策。

纵观世界历史,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诞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凭借更丰富的知识、更高远的见识、更深邃的思想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照亮整个“黑暗时代”。法国的启蒙运动,在各个领域的学习交流中,运动出了卢梭、孟德斯鸠等一批政治家,霍布斯、康德等一批哲学家,一举扑灭了愚昧、专制的火海,将自由与平等的种子根植于社会的土壤。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一些成果,影响深远,至今犹为参考,充分证明了读书之于社会、国家、世界的重要作用。

回首我国历史,在烽火连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千难万阻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的青年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分别开出了救亡图存、发展图强的良方,经受了生与死、苦与乐的考验。放眼当下,在面临西方多重技术封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一代浴身于这一片新的“火海”,更应有独特的责任与担当。

——浴身火海,青年应当以知识武装自己。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知识是实践的依据。青年通过读书摄取知识,在不断的学习中富华思想、涵养性格、锻炼能力,逐步解决个人成长问题、社会发展难题,逐步成就个人理想、中国梦想。

——浴身火海,青年应当以读书提升眼界。从书中体味古人风骨、汲取历史教训,养成宏观意识、提升思想境界,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精神,在“学而思”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逐步树立、完善自我的价值观、人生观。

——浴身火海,青年应当以热忱投身实践。“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认识的无穷性。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青年,绝不是“纸上谈兵”之徒,而是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之辈,在实践中实现个人知识体系与社会平稳发展的双向进步,以知识之水逐渐扑灭火焰,以求实之林逐渐取代火海。

——浴身火海,青年应当以青春反哺家国。“乌鸦反哺”的精神是中华的文化基因,家国命运与个人休戚与共。青年投入到祖国科研、服务于基层社会,打破技术封锁,自立自强,需要从古今中外的典籍中学习思想,在思索中创造新知,为个人遂志、为国家建勋。

——浴身火海,青年应当以才华承担大任。青年群体最具朝气与力量。这一代青年,成长于最繁盛的时代,享受最智能的科技成果,同时也面临最新出现的社会难题,具备最切实的洞察能力,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上最具见解、最有智慧、最能拼搏的主要引领者、建设者。随着身心素质、知识素养的不断提高、炼强,将成长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未来的创新力量。

——浴身火海,青年应当以热血开世太平。世界和平才能家国稳健,社会稳定才能家庭平安。立足于充满机运与挑战的世界,青年积极投身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献言于建立、完善平等相待、互尊互信的国际交流新秩序,为人类美好未来而努力拼搏,是推动世界良善发展的有生力量。世界的青年,是未来一代世界的主人公,从学习中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延续美好,传承精彩。

浴身于火海,青年要敢为人先、积极读书,引领形成“绿满窗前”、欣欣向荣的学习之风,为火海中的人民拂来温和;要敢于交流、锐意进取,甘愿化作新时代“百家争鸣”的一滴甘霖,聚珠成雨,为炙热下的火海送去清凉。

浴身于火海,要有捍御天下生民的气度,吐纳“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志气;要有缉御天下生民的情怀,继承“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无私精神;要有呵御天下生民的力量,回答“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千年问题;要有治御天下生民的责任,激起“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历史共鸣。要用知识炼成的火眼金睛看透迷雾,用经纶满腹的身躯挺起长剑,为黑暗划出一片光明,为火海劈出一条大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1908/t20190829_133853.shtml,2013.3

肖君华,《梦想从学习开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光明日报》,2016年7月7日第1版

共青团中央,《学历史有什么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38058/answer/1782517064